首頁>醫學新知
2025.01.06
精子DNA損傷與流產的相關性

近年來,對於精子DNA片段化及其與自然妊娠流產之間的關聯性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。簡而言之,精子透過一種蛋白質結構包裹並保護,以維持其遺傳物質的完整性。然而,那些由這些蛋白質鬆散結合的DNA區段,可能更容易受到環境或代謝傷害的影響。此外,研究顯示,當精子染色質從睪丸移動到附睪及輸精管,最終到達射精液中時,其片段化程度會呈現持續增加的趨勢,並在射精液中達到頂峰。
多項綜合分析試圖證明精子DNA損傷程度升高是否與流產的發生有關。從2012年開始,Robinson及其同事分析了2,969對夫妻,將精子DNA損傷程度高的男性與損傷程度低的男性進行比較。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,精子DNA片段化與偶發性流產之間存在相關性,相對風險為2.16。
在2019年,Mcqueen等人進行了類似的研究,探討是否在反覆性流產(Recurrent Pregnancy Loss, RPL)中存在相似的關聯。他們分析了579名RPL女性的男性伴侶與434名具有正常生育能力女性的男性伴侶。其綜合分析將RPL定義為兩次或以上流產,而對照組的女性則擁有成功的妊娠記錄。結果顯示,RPL女性的男性伴侶的精子DNA片段化指數(DFI)顯著較高,平均差異達11.91。
這些發現在2022年的最新綜合分析中再次得到確認,該研究表明,經歷不明原因反覆性流產的夫妻,其男性伴侶的精子片段化水準顯著升高。相反地,男性伴侶的DFI較低的女性,其成功妊娠的可能性較高。
一些干預措施,如飲食中補充抗氧化劑和精索靜脈曲張修復手術,已顯示在降低精子DNA片段化方面具有潛力。
Andrology. 2025;13:146–150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