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>醫學新知

2025.07.18

射精頻率對精液參數與DNA碎片化的影響:一項橫斷式研究

摘要
背景
精子品質異常,尤其是高精子DNA碎片化指數(DFI),與不孕及流產風險增加有關。雖然短暫禁慾可能改善精液品質,但射精頻率(EF, ejaculation frequency)的具體角色仍不明確。射精頻率指的是個人在特定時間內射精的次數,與禁慾期(即兩次射精之間的間隔時間)有所不同。本研究旨在探討射精頻率與精液品質之間的關聯,包括精子DNA碎片化程度。

方法
這項橫斷性研究納入了2023年11月至2024年7月間於一生殖醫學中心接受精液分析的1,349位男性。根據過去四週自述的射精頻率,受試者被分為三組:EF1:每週少於1次;EF2:每週1次以上但少於2次;EF3:每週2次以上。

結果
隨著射精頻率的增加,精子DNA碎片化指數(DFI)(P < 0.001)、射精量(P = 0.012)、精子濃度(P < 0.001)及總精子數(P < 0.001)皆顯著下降。精子活力與射精頻率呈正相關(P < 0.001),但精子前向運動能力與射精頻率無顯著關聯。與EF1組相比,EF2與EF3組在高DFI與壞死精子症(necrozoospermia)的風險明顯較低。然而,隨著射精頻率的增加,並未觀察到寡精症(oligozoospermia)或弱精症(asthenozoospermia)風險上升。

結論
較高的射精頻率與較佳的精子活力及較低的DFI有關,且不會對精子運動能力造成不良影響。射精頻率在男性生育力評估中應與禁慾期一併考量。

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Endocrinology  (2025) 23:100 

評論

當今生殖醫學研究發現,**DNA碎片化指數(DNA Fragmentation Index, DFI)**是一個評估男性精子DNA完整性的關鍵指標。高DFI通常與不孕症、試管嬰兒失敗率升高及自然流產風險增加有關。這代表即使精子數量與活動力正常,若DNA碎片化程度過高,仍可能影響胚胎發育與受孕成功率。因此,降低DFI成為提升男性生育力的重要策略之一。

其中,**抗氧化劑(antioxidants)**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干預方式。氧化壓力是造成精子DNA碎片化的主要原因之一,當體內自由基過多而抗氧化防禦系統不足時,精子細胞極易受到損傷。抗氧化劑可中和自由基,保護細胞免於氧化破壞,進而維護精子DNA的完整性。

常見的抗氧化劑包括維生素C、維生素E、鋅、硒、左旋肉鹼(L-carnitine)、穀胱甘肽(glutathione)及輔酶Q10等。多項臨床研究指出,補充這些抗氧化劑能有效降低DFI、提升精子濃度、活動力及形態正常率。不過,抗氧化劑的使用需根據個人體質與實際情況來調整,並非「吃越多越好」。

總結來說,透過健康的生活方式(如均衡飲食、避免菸酒、適當運動)搭配適當抗氧化劑補充,有助於降低精子DNA碎片化指數,進而提升自然受孕或輔助生殖的成功機率。然而,仍建議在醫師評估與監測下進行,確保補充安全與有效。

 

置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