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>醫學新知
氧化壓力、抗氧化劑、腸道菌相與男性生育力

男性不孕佔整體不孕症案例的約一半,其成因極為複雜,包括精子數量與活動力低下、荷爾蒙失衡、遺傳異常、精索靜脈曲張、感染、肥胖、吸菸、酒精、環境毒素及熱暴露等。然而,約三至五成案例屬於「特發性不孕」,缺乏明確病因,因此需要更全面的研究與治療策略。氧化壓力(OS)是男性不孕的重要機制。活性氧(ROS)在生理濃度下有助於精子成熟、獲能與頂體反應,但過量時會造成脂質過氧化、粒線體功能障礙、精子DNA片段化與染色質結構受損,最終降低受孕機會。精液中的抗氧化防禦(如超氧化物歧化酶、穀胱甘肽過氧化酶、維生素C/E、硒、肉鹼)在不孕男性中普遍下降,加劇了氧化傷害。
除了氧化壓力外,腸道菌相亦逐漸被視為影響男性生育力的重要因子。腸道細菌不僅參與營養代謝與免疫調控,還透過短鏈脂肪酸、腸-腦軸與荷爾蒙調節間接影響精子功能。腸道菌相失衡(dysbiosis)與全身慢性發炎、代謝症候群、荷爾蒙紊亂相關,可能惡化精子品質。生活型態與環境因子如心理壓力、熬夜、肥胖、營養不良、金屬毒素(鉛、鎘、砷)與過度運動,皆會透過提升ROS生成與抑制抗氧化防禦,進一步傷害精子。研究同時指出粒線體DNA突變、端粒異常及表觀遺傳改變,也是特發性男性不孕的潛在原因。
文章強調一種多元協同的治療策略:結合飲食調整(如地中海型飲食)、抗氧化劑補充(硒、維生素E、CoQ10)、益生菌與益生質、氨基酸(L-肉鹼、L-精胺酸)、Omega-3 脂肪酸,以及具減壓與調節作用的「適應原」(adaptogens,如人參、紅景天等)。這些方法可能透過Nrf2、AMPK/PGC-1α、NF-κB等分子途徑減少氧化壓力,改善精子品質與生殖結果。
結論:男性不孕的核心病理機制與氧化壓力密切相關,而腸道菌相、環境因子與生活習慣是關鍵修飾因子。未來治療應朝向整合分子機制、臨床管理與生活介入的全方位模式,以提升男性生殖健康與臨床懷孕率。
Cell Physiol Biochem 2025;59:82-123
COMMENT
目前很多研究已經把 抗氧化劑 與 腸道健康視為互相影響、甚至可以 協同作用
1. 抗氧化劑與腸道菌相的互動
-
抗氧化劑保護腸道環境:維生素 C、E、硒、CoQ10、類黃酮等可降低腸道黏膜的氧化壓力,保護腸上皮細胞不受自由基傷害,減少「腸漏症」與慢性發炎。
-
腸道菌相幫助抗氧化劑活化:多酚(如茶多酚、花青素)、大豆異黃酮等植物性抗氧化物,需要腸道細菌代謝才能轉換成具有更高活性的形式,才能發揮抗氧化與抗發炎效果。
2. 益生菌與抗氧化的協同作用
-
益生菌(Lactobacillus、Bifidobacterium) 可增強體內谷胱甘肽(GSH)水平,間接提升抗氧化能力。
-
某些菌株能降低腸道內 ROS 生成,減少氧化壓力對精子與荷爾蒙的負面影響。
-
搭配 抗氧化劑補充(如硒 + 益生菌、CoQ10 + 乳酸菌),效果比單獨使用更佳。
3. 飲食與營養策略
-
地中海飲食(富含多酚、Omega-3 脂肪酸、膳食纖維):同時提供抗氧化營養素與益生質(prebiotics),可維持腸道菌相多樣性,並減少全身性發炎。
-
高纖飲食(蔬果、全穀、豆類):膳食纖維可促進短鏈脂肪酸(SCFAs)產生,這些代謝物可降低腸道與全身氧化壓力。
簡單來說,最佳做法是 將抗氧化劑(補充或飲食攝取)與維持腸道菌相的益生菌/益生質結合,讓二者互相強化,達到減少氧化壓力、降低發炎並促進男性生殖健康的效果。